巩留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巩留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2〕81号)、《新疆伊犁州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等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结合巩留县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发育规律、主要诱发因素和危险危害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本方案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效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四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应急救灾能力和群众地质灾害防灾意识、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巩留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安全保障。
二、2024年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县域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地面塌陷较少,地面沉降、地裂缝不发育。突发性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泥石流次之,崩塌和地面塌陷较少见。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活动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人类活动强度以及地质条件的差异等因素控制。地质灾害在地貌上,主要分布于黄土台地、低山丘陵和中山区,平原区有少量分布,极高山、高山区不发育,黄土台地地貌单元453处,占总数的61.63%;低山丘陵区156处,占总数的21.22%;中山区98处,占总数的13.33%;平原区28处,占总数的3.81%。
滑坡主要分布在东部黄土台地和低山丘陵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莫乎尔南的大小莫乎尔沟、小库勒萨依和大莫乎尔沟以东的尼亚孜卓勒萨依沟—卓勒萨依沟,达根别里山东段的恰西峡谷两侧,恰西林场以西的库勒萨依、喀腊尕依布拉克和喀英布拉克,受构造控制,在西部伊什基里克山中段伊勒格代分布也较为集中。
崩塌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牧道、公路、矿区道路两侧,在G577线萨尔布群石灰石矿段、巩留—库尔德宁镇公路特克斯河龙口段、塔里木—吉尔格郎公路银线瀑布—撞山桥—喀拉干德段、大库尔德宁景区道路中段、尔博图沟和博图沟中下游林区简易路段分布。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黄土发育的低山区,补给源为黄土滑坡和崩塌形成的碎屑物质,为滑坡次生型泥石流和沟谷型泥石流。在低山丘陵含煤地层分布区,由于地下采矿活动形成采空区易引发地面塌陷灾害。
根据《新疆巩留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报告》,巩留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735处,其中,滑坡682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2.79%;崩塌40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44%;泥石流1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77%。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223户823人,威胁财产约7707.24万元,其中,滑坡威胁财产约7240.56万元、崩塌威胁财产约374.33万元、泥石流威胁财产约92.35万元。
(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24年巩留县境内未发生地质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未受损失。
三、202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雪诱发趋势预测。根据巩留县2024年降雪、降水和洪水发生趋势分析预测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分析预测;2024年入冬以来,气温比往年相对偏高,平原地区降雪量偏少,降雪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根据气象部门气象预测,2025年春季气温略高,伊犁河谷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特别是汛期6、7、8月份,降雨量增大,随着融雪性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会增大。
(二)地震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预测。由于气候和环境变化等外部原因,境内小规模地震频发。可能导致东部山区山体斜坡土体不同程度的松动,岩土体结构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地质灾害范围内的斜坡不稳定性因素增加。随着春汛到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预测。人类工程活动增加,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可能性增大。主要发生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区,实施地基开挖、开矿采石、挖掘修路等工程活动时,易发生地质灾害。巩留县各旅游景区大部分处于山区,应特别注意旅游景点及公路沿线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相关乡镇(片区)要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和物资准备。
(四)地质灾害类型预测。2025年地质灾害发生类型仍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伴有一定数量的崩塌。灾害重点防范时间为3月至10月。预测地质灾害将可能在以下地区发生:一是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主要分布于库尔德宁镇南部黄土地区、吉尔格郎乡南部达根别勒山南北坡、西部山区塔斯托别乡以南伊勒格代沟一带、阿尕尔森镇和东买里镇交界处的穷阿拉萨依沟。其中,库尔德宁镇阿热勒村滑坡后壁中部在近山顶处裂缝呈南北向宽弧形分布(东经:82°42′10″,北纬:43°14′21″),发展较快,主要威胁坡下阿热勒村的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主要分布于库尔德宁镇西部冲沟下游地区、吉尔格郎乡南部达根别里山西段、塔斯托别乡南部的伊勒格代沟一带、东买里镇与阿克吐别克镇南部山区。其中,吉尔格郎乡恰西牧道奥巴老滑坡体裂缝点(东经:82°36′32″,北纬:43°10′20″):山坡体裂缝呈弧形,雪水和雨水渗透在老滑坡体的前壁出现裂缝,形成地质灾害隐患,影响到恰西和塔里木的牧民和景区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及道路交通安全。库尔德宁镇小莫合沟孔盖阿夏拐弯处老滑坡隐患点(东经:82°44′10″,北纬:43°10′41″):山坡体裂缝呈弧形发展,威胁到附近村庄居民及过往行人生命财产安全。阿克吐别克镇南部及西部山区巩留县塔拉迪煤矿塌陷区,多为原来小煤矿的采空区,发育程度不同,面积不一,主要威胁矿区工人和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地质环境活动较为强烈的公路、水电站、采矿等各类开发建设工程。若削坡不合理,固坡和护坡等措施不力,易形成坡体变形、塌方和滑坡隐患。同时,工程弃土弃渣也为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成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人为诱发因素。
四、2025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一)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区(段)
巩留县南部中低山黄土发育区的库尔德宁镇、塔斯托别乡南侧伊勒格代沟地段、吉尔格郎乡东部中低山区的达根别里山区、大小莫乎尔沟、尔博图沟、东买里镇、提克阿热克镇、阿克吐别克镇、野核桃林自然保护区、山区旅游及公路、牧道沿线、各水库库体。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
库尔德宁镇阿热勒村滑坡隐患点:东经:82°42′10″,北纬:43°14′21″,滑坡位于阿热勒村古滑坡点中部,融雪水和雨水渗透在老滑坡体的中部后缘,上陡下缓,滑体向北西方向滑动,形成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到滑坡体下游55户村民21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53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库尔德宁镇人民政府及阿热勒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库尔德宁镇库尔德宁路南侧滑坡隐患点:东经:82°40′30″,北纬:43°16′28″,隐患点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周边有裂缝产生,还分布有多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已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库尔德宁镇人民政府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库尔德宁镇小莫合沟孔盖阿夏拐弯处老滑坡隐患点:东经:82°44′10″,北纬:43°10′41″,山坡体裂缝呈弧形发展。裂缝明显变宽,威胁到附近1户1人及过往行人生命财产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6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库尔德宁镇人民政府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库尔德宁镇塔斯布拉克村阿克塞沟(自建塘坝)两侧潜在不稳定坡患段:东经:82°37′07″,北纬:43°16′32″,威胁到下方分布的塔斯布拉克村6户定居牧民2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水库下方约2公里处的4户(游牧)牧民1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威胁。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4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库尔德宁镇人民政府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库尔德宁镇塔克吐别克村南山坡滑坡隐患点:东经:82°44′33″,北纬:43°16′38″,威胁到过往人员、车辆和牲畜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6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库尔德宁镇人民政府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吉尔格郎乡恰西牧道奥巴老滑坡体裂缝隐患点:东经:82°36′32″,北纬:43°10′20″,山坡体裂缝呈弧形,为融雪水和雨水渗透在老滑坡体的前辟后缘发现新的裂缝,形成地质灾害隐患,隐患区域内无人员入住,威胁到恰西和塔里木的牧民以及景区道路过往人员车辆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1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吉尔格郎乡沙尕村东南老滑坡隐患点:东经:82°37′23″,北纬:43°13′10″,威胁到11户村民4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9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吉尔格郎乡人民政府及沙尕村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吉尔格郎乡塔里木滑坡隐患点:东经:82°36′03″,北纬:43°10′20″,威胁到过往人员及车辆和牲畜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2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吉尔格郎乡人民政府和沙尕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定期巡查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吉尔格郎乡喀拉吐木斯克村委会滑坡隐患点:东经:82°33′37″,北纬:43°19′10″,威胁到村委会和42户101人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诱发因素:降雪、融雪、降雨、地震。防治措施:已安装7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吉尔格郎乡人民政府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塔斯托别乡伊勒格代沟西侧滑坡隐患点(冰雪运动中心):东经:82°07′1.8″,北纬:43°23′14.1″,裂缝北侧为巩留县冰雪运动中心服务中心。该滑坡隐患点主要威胁对象为:一是冰雪运动中心滑道;二是冰雪运动中心提升索道;三是冰雪运动中心服务中心及管理人员;四是威胁冬季滑雪旅游人员。防治措施:已安装3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塔斯托别乡人民政府定期监测仪器工作状态。每周巡查一次,融雪季和雨季加大监测密度。
五、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巩留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片区)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并严格落实,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健全机构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片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汛期来临之前和汛期中,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巡查、排查,形成月报制度向应急管理局按月上报。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要进行跟踪管理,加大监督力度。要确定村队监测员,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该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并将监测员名单上报县应急管理局和县自然资源局。严格把关,严禁在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包括所有建设项目)等工程活动。
(三)坚持预防为主,提高防治能力。各乡镇(片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防治规划,编制本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编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县自然资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片区)对地质灾害隐患区(点)进行调查摸底,提出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防灾主体作用。特别是在汛期要增加监测频率,切实落实灾害监测点、防灾责任人和防灾责任制度,抓好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和紧急避让措施的落实,及时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征兆作出预报,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严格落实乡镇(片区)、村(社区)巡查监测责任人和防灾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层层负责制度,完善并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两卡”发放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
(四)加强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公安、天西林业、教育、民政、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林草、文旅、气象、电力和电信公司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协作,汛期前,自然资源部门要会同文旅、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民政局等部门及所属乡镇(片区)按照职责分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汇总上报县人民政府。一旦有地质灾害发生,严格按照巩留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能职责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五)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监督检查。抓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运用,抓实重要隐患点和危险地段的监测和预防工作,确保防灾机制有效并长期运行。要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危险性评估制度。已经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建设项目,应监督其是否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的结论与建议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片区)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应避开易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选址。同时在规划中必须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意识。各乡镇(片区)和相关部门要利用网络、报刊、现场宣讲等相关手段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在汛期来临之前,特别是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纪念日,要着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灾意识。
(七)严格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手续。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项目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的公告》(国土资源部公告2014第29号)要求,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符合条件的,自然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预审及审批手续。
六、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职责
天西林业局巩留分局负责自然保护地的灾害防治,避免因非法砍伐树木和人类工程项目等行为,而引发地质灾害;库尔德宁景区管委会负责风景区辖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治理、预防和应急工作。景区管委会下属各经营单位应完善领导责任制,保证汛期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亲自督促整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公路管理局巩留分局、县交通运输局要做好对公路沿线排查巡查和监测工作,坚决查处公路沿线一切非法用地行为,在地质灾害隐患易发区、危险路段设立警示牌和警示标志,清理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堆积物,确保公路畅通;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负责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警,监督检查各乡镇、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工贸及矿山企业将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范围,组织专家和专业单位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方案,指导乡镇(片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地质灾害险情防治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筹集调度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和救灾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县文旅局要对景区范围以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负全责,对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确保旅游景区游客的安全;县水利局负责检查全县水库、淤地坝、河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设施等人为工程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督促对危险部位采取加固防护措施、设立警示标志;县教育局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广大教师和中小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增强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信息。特别是灾害气候的预报和监测,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和提供气象资料,会同自然资源局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为抢险救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县民政局负责组织核查灾情及上报、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灾民生活,负责现场救灾物资的供应工作;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夏草场牧区交通要道、人员居住区、巴扎等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同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员,疏散转移受威胁群众;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等,建立健全宅基地分配、使用等管理制度,指导宅基地合理布局等工作;乡镇(片区)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检查和危险区群众搬迁避让工作。
七、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与要求
巩留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为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县长为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在自然资源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片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制定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统一协调、指挥和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汛期期间自然资源局主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
黄玉山 (巩留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办公室:5629089 手机:13999577781
沈庆伦 (巩留县自然资源局挂职副局长)
办公室:5622339 手机:18095932872
牛 毅(巩留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工作联系人)
办公室:5622904 手机:15299008282
巩留县自然资源局值班室:5829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