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10350274/2024-00561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 政府办
  • 成文日期:2024-11-19
  • 主题分类:规划信息
  • 性:有效
  • 题:巩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巩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发布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   【字体:

巩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规划》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和《伊犁州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深化和落实。《规划》立足县域资源本底,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创新产业发展,强化历史遗产保护,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公共服务配套,落实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促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支撑全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本次规划范围行政辖区面积(不包含兵团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成效与问题

巩留县地处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北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单元;伊犁河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喀什河、巩乃斯河汇聚于此,大自然赋予这里丰美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宜农、宜牧、宜林、宜游、宜居,可与江南媲美的自然条件。

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巩留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重大成效。严格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量和农产品产量逐年保持增长。巩留县已经形成以中心城区为带动,巩留工业园区和重点镇为增长极,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框架,城镇空间结构及职能结构逐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形成了以旅游、农业双轮驱动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城乡收入比缩小,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巩留县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成库尔德宁、野核桃沟等8个游客服务中心。引导群众发展农(牧、渔)家乐、民宿,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主要问题。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巩留要求相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仍然面临草场退化、耕地质量不高、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城镇空间品质有待提升、城镇化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精神的深入推进,巩留进入了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为巩留充分发挥多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带来重要的历史机遇。自治区构建“两圈一群两带,四轴多片”城镇空间布局,打造“大产业集群”,为巩留县发展增添新动力,有利于巩留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条件,促进产业升级,主动融入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区,努力为全疆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巩留力量。“一个中心、三大产业、六张名片”的总体发展定位,为巩留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问题挑战。近年来随着巩留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用地需求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占用耕地趋势加快一方面,城市建设及完善基础设施必然占用耕地,另一方面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护耕地,协调耕地保护与城镇发展矛盾突出。同时水土流失风险、地质灾害风险仍然存在,影响区域生态生产生活安全。现状经济规模总量较小,人均生产总值靠后,城乡收入差距大,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巩留属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重要性等级高。目前存在草地退化、林草地生态功能受限等现象,导致局部生态环境受损,生态环境轻度脆弱,协调开发保护难度大。

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坚持统一规划,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统筹各类空间和资源要素,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巩留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全面实现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新巩留奋斗目标。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底线思维、绿色发展,筑牢天山生态安全屏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生态、粮食、能源资源等安全底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协调人、地、产、城、乡关系,通过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促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统筹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区域生态共保、环境共治、设施共建、产业共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和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生态绿城、水韵蝶城

传承文化、彰显特色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民俗文化、草原文化,突出地域特征、传统特色、时代风貌;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针对巩留县地域资源禀赋,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

空间发展目标

2025年,稳固粮食安全,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初步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农业空间保障有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2035年,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与全国全疆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优良的生态格局全面稳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品质优良文化吸引力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建成伊犁河谷东部重要节点城市。

展望至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长期全面稳定,全面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城乡互补、区域互通、三生互动、山水林田湖草有机融合的国土空间“生命共同体”格局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有机耦合,全面实现国际化旅游胜地建设任务,开放型经济格局全面形成;现代化城市功能彰显魅力,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

空间战略

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伊犁州直的城镇发展格局,推进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强化道路、轨道、机场群的交通衔接,进一步加强与“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区、河谷东部县市的交通联系。加强兵地协同发展,强化区域规划统筹,避免同质发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协调统筹;积极推进生态空间共同保护。深化与对口援疆省份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张家港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张家港对外窗口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促进巩留对外开放力度,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化进程。

底线思维,生态筑底,描绘精致山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守生态底线,严保生态空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系统;落实造林绿化空间并评估上图,提升单位面积森林固碳能力,增加绿色碳汇。坚守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大农业空间保护力度,从严控制一般农业空间转为城镇空间,加强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积极保护水资源,严守水资源保护的“三条红线”,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提高用水效率。

协调资源,增存结合,优化空间配置。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先使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增加利用再生水改善巩留县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实施“东水西调”策略。加大西部浅山区退化草场和低效荒漠草场“输水、增肥、扩产能”与旱地变水地力度。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针对县域西部平原区域居民点沿路分布、布局零散的居民点有计划集中搬迁安置,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文旅赋能,三产联动,彰显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农牧业的发展。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畜牧业生产,扩大农区畜牧业规模,实现农区畜牧业增量提质增效;推动林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林果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冷链储运加工产业,积极构建销售服务体系,提升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林果业的发展步伐。积极推动工业发展。保障工业园区用地,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以发展“新型工业”为引领,以县域优势资源为依托,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做大园区经济总量。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全面支持加快巩留特色全域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大天山旅游发展带,打造现代化康养旅游中心,打响“世界遗产·康养巩留”的旅游名片。

补齐短板,统筹城乡,营造精品生活。强化乡镇在村庄的统筹作用,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基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乡村振兴迫切需求、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快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加速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助推资本下乡。对乡村人口做减法、品质做加法,加强城乡一体化治理,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构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品质提升,推进全域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增加公服设施总量、完善层级体系、提升设施品质,全域统筹布局,达到城乡均等化、服务品质化、设施特色化、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章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严守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自治区规划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及农业结构调整等类型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严格执行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区域,以及目前基本没有人类活动、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落实自治区下发的城镇开发边界指标要求,引导城市集约高效紧凑发展。

第二节落实优化主体功能区

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巩留县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县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区基础上,以乡镇行政区为单元,细化主体功能定位,同时落实自治区、伊犁州主体功能区。

农产品主产区:阿尕尔森镇、东买里镇。农产品主产区优先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应,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重点生态功能区:库尔德宁镇、吉尔格郎乡、塔斯托别乡、阿克吐别克镇。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向城市化地区转移。

城市化地区:巩留镇、提克阿热克镇、牛场片区管委会。城市化地区应集约高效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与水平。

第三节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保护类要素和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既强调生态本底及生态格局,也注重城乡格局及经济发展。构建“两区、一屏一廊、一心两翼”的总体格局。

稳固“两区”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基于巩留县耕地资源分布和农业适宜性评价,构建西部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东部天山药谷发展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筑牢“一屏一廊”为主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屏”指天山生态屏障,“一廊”指伊犁河水系形成的生态廊道。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优化“一心两翼多点”为引领的城镇空间格局。“一心”指巩留县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核心载体。突出核心带动,打造精致蝶城“东翼”着力将库尔德宁镇、吉尔格朗乡等打造成集康养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发展区;“西翼”依托巩留工业园区,推动阿克吐别克镇、提克阿热克镇组团发展,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区。

第四节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1.深化与对口援疆的交流合作

深化推进就业援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分类分层次进行转移就业。承接张家港市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用工需求的服务工作。

突出推进产业援疆依托已建成的巩留工业园培植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引进明星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工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围绕旅游业、特色农副特色产品加工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等重点,培植产业、拓展就业;依托巩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引进一批能够实现春播秋收、迅速提升产能、促进就地就业的“短平快”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深入推进医疗教育文化援疆围绕康养旅游,加强医疗援疆,培养巩留医疗人才。借鉴张家港市先进教育理念,抓好基础教育,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和义务阶段教育,扎实推进高中教育尤其是“援疆班”的教育工作。发挥张家港市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等优势,组织与张家港社会各界的文化交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拓展推进人才援疆充分利用张家港人才优势,继续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巩留县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加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加大巩留领导干部、教育、医疗、农牧民实用技术、妇女技能培训等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张家港交流力度,“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引进规划类、旅游管理类、医疗类、农业类等高层次急需专业干部人才。

建立健全援疆工作机制健全制度科学管理,加强资金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健全完善援疆项目监管机制,确保援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

2.融入“两霍两伊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

主动融入“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在交通联系上,通过G577、G578S242等重要道路建设工程,强化巩留县与“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区交通联系,缩短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伊犁州直东部的重要节点优势大力推进巩留县工业园区产业融入产业集群,扩大进出口贸易,助推产品升级提质。

在生态格局上,保护特克斯河、伊犁河等伊犁河谷主要生态廊道,加强上下游产业污染的防治与协调通过系统的湿地生态修复和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建设,促进生态廊道生态保育价值和景观游赏价值。

加强与周边县市协同发展在空间统筹上,进一步加强与新源县、特克斯县联系,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实现更便捷、更高效的要素流通,同时谋求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在生态格局上,与特克斯县、新源县、尼勒克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等周边县市建立联合保护治理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共建共治,充分保障河流、林地、生态廊道等沟通区域的生态要素安全。在资源利用上,加强与新源县和特克斯县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组织、旅游客源引导、旅游对外宣传方面的合作,打造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旅游品牌,特别是和特克斯县做优“天然氧吧”这一新疆金字招牌。加强与特克斯县、察布查尔县在煤炭、金、银、铜等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在交通联系上,积极推进国省干线、铁路、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区域交通骨架

3.兵地协同发展

区域统筹规划继续深化巩留县兵地融合示范区带动作用,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出发,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经济协作,推进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整合重大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产业统筹发展以兵地共建园区为抓手,推动巩留县工业园区与73团金岗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共享共建、道路互联、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税收分成。全方位开放兵地各自市场,发挥双方优势开展联合招商,共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构建区域大招商格局。在产业定位上,金岗工业园区着重规划电力、硅、有色冶炼“三大主导产业”和循环农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新型建材业“三大配套产业”,巩留积极发展生物制药、新兴产业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硅、电力产业,与金岗工业园区实现产业互补。加强与73团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方面合作,围绕草原生态游、伊犁河休闲游等构建旅游精品路线,共同打造伊犁州全域旅游格局。

设施共建共享坚持“兵地一盘棋、道路一张网”的原则,全面对接巩留县与73团的道路体系,加快巩留县幸福路、文化路、雪岭路至73团金岗大道的连接,进一步深化兵地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道路对接,协商解决土地权属、资金保障、工程施工等问题,优化完善交通体系。以保障兵地生活用水安全为前提,统筹共建重点水源工程,对接兵地供水体系,完善供水管道互联互备,引导水资源向人口和产业密集地区调配。推动兵地污水设施跨界收集处理,根据各自污水产生量进行合理分配和分担尾水排放污染物指标,并探索构建付费体制。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共保信息安全。建设安全和防灾一体化系统,完善联动救援机制。要加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风互补储能等能源开发利用合作,推动能源设施廊道共建共享。

资源统筹利用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统筹协商、综合考虑的原则,妥善解决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纠纷问题,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严格落实资源开发许可和论证制度,推行资源利用量化管理,开展联合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环境统筹保护对接生态功能区划的管控要求,共同制定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准入事项、产业负面清单等具体要求。建立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探索建立兵地之间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4.协同发展机制保障

建立完善的区域组织体系结合巩留县对县域周边地区以及县域内兵地等多层面区域协调需求,积极构建伊犁州直、巩留县上下协同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各类领导协调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做好组织保障。

探索政策保障机制对于巩留县与周边存在生态环境需要共治共保的地区,为加强生态环境的联防共治,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机制。加强国土空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统一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协调区域内不同行政管辖区的成果统筹衔接、管理信息互通共享。经过领导协调小组与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的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与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建设要求和计划,作为巩留县年度考核目标,并修改完善对巩留县的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增加对各县市执行区域协调行动计划的考核内容,由伊犁州对巩留县执行规划的情况进行有计划的监督和年度考核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第四章打造特色高效的农业空间

第一节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稳定耕地数量和布局。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西部平原集中连片的优质稳定耕地。建立健全补充耕地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从严保护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少,对于地力和水土条件较好的其他农用地,视同耕地进行严格管控。

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涉农土地整治,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等措施,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道路通达度,提升灌溉水利用率,增加耕地产能。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各类非农建设选址布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必须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结合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废弃工矿地复垦等,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做到复垦补充耕地与建新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

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为基础,除国家安排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难以复耕、河湖水面自然扩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没等特殊情况外,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应当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落实年度耕地进出平衡。

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建立健全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立足于常态长效,加强动态监测,科学管控耕地用途,严厉查处耕地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分类明确耕地用途和利用优先序的规定,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国土变更调查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药用植物等其他农作物。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经依法批准确需占用的,应先补建后占用。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土地整治和新建高标准农田增加的优质耕地应当优先补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地区,不得规划新建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

第二节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空间

畜牧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精准实施肉牛增值、奶业振兴、肉羊增产、马业升级、生猪转型、家禽特色养殖增效提升等六大产业发展行动,坚持“生态化发展、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的畜牧业发展方向,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设施农业。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保障现代设施农业空间。设施农业用地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特色农产品。以库尔德宁镇、吉尔格郎乡、塔斯托别乡等为重点中草药示范基地建设在库尔德宁镇、吉尔格郎乡等土质肥沃的山区乡镇推广试种野生菌类,建设山区菌类种植基地在巩留镇(塔什干萨孜村)、东买里镇(东买里村、大营盘村)、塔斯托别乡(英买里村)等适宜种植区推广花卉种植,培育发展花海经济、花卉产业。依托伊犁“黑蜂保护区”和西天山自然保护区的独特优势,以库尔德宁镇、吉尔格郎乡为重点,扶持一批优质蜂业合作社,推进蜂产业升级。

林果业。抓好以苹果、树上干杏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加强林果低产园改造和规模新扩,重点打造以阿尕尔森镇、阿克吐别克镇、提克阿热克镇为中心的优质苹果基地,以库尔德宁镇、塔斯托别乡、吉尔格郎乡、提克阿热克镇、阿克吐别克镇为中心的树上干杏基地建设,以牛场片区、东买里镇为中心的核桃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建设。

渔业。依托伊河鲟业通过“公司+农户”方式扩大鲟鱼养殖面积,做大做强冷水鱼和生态鱼产品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养殖基地+加工基地”的发展模式,围绕达氏鳇、裸腹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杂交鲟等品种鲟鱼,提升鲟鱼成鱼存塘量

第三节统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合理指引全域村庄分类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统筹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保护乡村历史文化,强化综合防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优化调整后,巩留县集聚提升类村庄39个,城郊融合村庄14个,特色保护村庄11个,搬迁撤并村庄2个

明确村庄建设管控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建设边界,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总量。保障居民点建设,科学划定宅基地范围,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合理安排村民住宅、公共服务、产业、基础设施等用地空间布局。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积极复垦、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支撑乡村振兴空间需求。强化各类建设风貌管控和引导,加强乡村特色风貌整体保护,凸显乡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加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管理,坚持农村“一户一宅”制度,新建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自治区标准;重点保障农村产业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用地需求,预留不少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统筹保障乡村振兴项目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第四节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储备区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至2035年,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合理开发宜耕后备资源着力优化耕地空间格局。通过农用地整理、废弃土地复垦和“生态治理+农用地整理”等多种方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引导拆并搬迁村向集聚提升村和城镇集中,将分布零散的宅基地集中搬迁,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

完善土地综合整治配套政策探索农村闲置土地盘活机制,完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政策。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复垦。

第五章塑造绿色永续的生态空间

第一节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控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全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2个自然保护区(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新疆巩留恰西国家级森林公园、新疆伊犁雅玛图国家湿地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新疆喀拉峻草原风景名胜区)。

加强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维护以恰西国家森林自然公园、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等为核心的重要生态斑块的生境质量。强化以伊犁河、特克斯河、大小吉尔格郎河、苇湖湿地等水生廊道为主的生态廊道保护修复,强化廊道连通性,串联各重要物种栖息地,满足物种、能量在各栖息地的流动与扩散。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野生动植物迁徙与扩散廊道,构建生态网络,维护区域的生态系统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加强野生动植物名录保护。重点保护雪豹、北山羊、黑鹳、金雕、白肩雕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棕熊、草原斑猫、盘羊、马鹿、石貂、水獭、免狲、猞猁、鸢、乌灰鹞、长耳鸦等23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重点保护榆树、皂角树、核桃树、云杉树等9株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各种野生植物。

第二节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统筹水资源承载力与合理用水需求,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优先利用地表水,加强河湖管理保护

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强化公益林保护,实行分级管控。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绿化,明确造林绿化空间。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实行占用林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加强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划定基本草原边界,优化草地草原空间布局,明确保护范围和要求。推进退牧还草、已垦草原生态治理等工程建设,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严防超载过牧。禁止在生态脆弱草原采挖植物和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湿地资源利用管控,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总量控制与限额使用、依法占用、占补平衡、生态补偿等湿地管理制度,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县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布局。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格局、时序安排、总量调控目标。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森林质量提高与保护修复以伊犁河南岸河漫滩次生林、农田林网建设、城镇绿化为核心,按照以林为主,林牧结合的原则加大生态建设和修复,重点保护天然林,重视伊犁河谷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对库尔德宁、恰西、野核桃沟的古树名木加强保护。

退化草地治理与保护修复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对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镇、阿克吐别克镇等退化严重草场开展治理修复,通过封育禁牧,解除放牧压力,使草地自然恢复;利用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农业措施进行人工促进恢复退化草地。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修复配套完善县城饮水、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环境规划要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各乡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重点做好牧民定居过程中的环境综合整治。

水土流失防治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大小吉尔格郎河流域,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立水土流失监测体系,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矿产生态修复全面开展对公路、河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现存的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整治并且以阿尕尔森镇集中连续的砂石料场为示范点,完善环保设施,建设绿色矿山示范区。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掌握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使全县用地得到科学管理,各类用地新增污染得到有效防范,土地空间布局管控进一步优化,全县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向好。

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雅玛图湿地自然公园、苇湖湿地、伊犁河、特克斯河等湿地保护。推进湿地生态恢复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标准化建设。

第六章营造宜居适度的城镇空间

第一节优化城镇体系

构建心两翼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功能融合、坚持城乡统筹,加强与伊犁河谷城镇发展轴上城镇联系,构建“一心两翼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完善“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的县域城镇体系。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衔接落实伊犁州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的城镇体系,巩留县为区域重点中心城市。巩留县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县级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乡镇”三级城镇体系。规划县级中心城市1个重点镇2个,一般乡镇6个。

中心城区:巩留镇和东买里镇部分;

重点镇:包括库尔德宁镇、阿克吐别克镇;

一般镇:包括吉尔格郎乡、阿尕尔森镇、东买里镇、塔斯托别乡(含综合农场)、提克阿热克镇、牛场片区管委会(含羊场)。

城镇职能指引。根据各乡镇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产业基础等条件,将全县乡镇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综合类、特色发展类(商贸型、文旅型、农牧型、工业型)、城郊服务类。

第二节塑造安全宜居的城乡空间品质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建设全龄友好、类型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形成“1+8+N”的公共服务体系,1个县级公服中心,8个乡镇级公服中心,以及若干村级公服中心。

县级:集中在中心城区布局,配置完备的、等级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全县居民基本需求。

乡镇级:设置8个,依托乡镇所在地,统筹布局满足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要素,形成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服务核心。

村级:综合考虑乡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按照15分钟可达的空间尺度,配置满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务要素,并注重相邻村庄之间服务要素的错位配置和共享使用。

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城乡生活圈。建立社区生活圈公服中心与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共同搭建15分钟生活圈,推进服务设施全覆盖,强化各镇的配套服务,建立覆盖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结合生活圈布局集中配置学前教育、中小学、体育健身、停车场、充电桩、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城镇密集地区周边乡村与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共享,乡村依托中心村保障幼儿园、托儿所、健身广场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殡葬、托幼、社区商业、邮政快递等公共服务用地供给。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利用低效土地等存量资源安排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急用短缺的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

第三节促进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提高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分类推进城镇节约集约用地。结合“人地挂钩”政策适当增加城镇人口增加较快、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偏少地区城镇用地需求。严格禁止在城镇开发边界外规划独立产业园区逐步明确产业园区准入门槛,提高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按照节约集约要求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健全用地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健全存量土地利用激励机制完善存量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支持土地混合开发和空间复合利用,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利用,引导消化城镇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严格控制新增闲置土地,支持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价值。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重点工程规划期内,对巩留县工业园区内僵尸企业进行整治盘活。同时对县域批而未建供而未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整治盘活。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快推进城中村的改造,积极支持和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

第七章打造开放共享的产业空间

产业空间布局

落实自治州“1+10+N+X”产业体系建设要求,遵循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在对县域资源、区位、产业基础以及生态敏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主、两副、两轴、三区”的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一主”:以中心城区作为产业发展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巩留镇、东买里镇、塔斯托别乡等区域。

“两副”:以巩留县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工业发展副中心,以大库尔德宁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副中心。

“两轴”:以生态康养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发展轴,位于恰甫其海以东,以库尔德宁镇为中心,包括吉尔格郎乡、莫合农场区域范围;以多元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发展轴,沿G578线串联各个乡镇。

“三区”:以现代化农业发展为主的北片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区,以生态休闲体验观光为主的东片浅山生态旅游体验区,以特色林果种植和绿色畜牧业为主的南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区。

第二节优化产业发展空间

提高用地效率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效、节约用地原则,适度提高准入门槛,促进用地效益提高,以发展“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县域优势资源为依托,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培育新的增长点,夯实经济基础。

巩留工业园区:发展生物经济、新材料、新型能源、新兴产业制造、商贸仓储物流产业、煤基煤化工产业。

巩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中草药加工、现代仓储物流产业。

城东工业园区:发展新材料、新型能源产业。

支持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以库尔德宁5A级景区创建为核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着力补齐产业短板,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保障物流业发展空间。促进优化物流业空间发展格局,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保障以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物流企业培育为重点用地,培育承接伊犁州城市圈辐射扩散的现代物流,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塑造魅力国土空间

第一节保护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对象为巩留县136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为古遗迹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类。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原址保护、原物、原状的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和管理责任,严禁任何对文物本体造成破坏的行为,加强文物周边环境整治,提高历史环境品质。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性文化产业,建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体验为内容的新型文化旅游景点;加快重要古墓群、岩画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纳入景区建设项目,加快建设通往道路、纳入保护开发旅游线路,统一管理。

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划定古遗迹址类文物保护单位外围3米为核心保护区、11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古墓葬类外围5米核心保护区、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古建筑类外围3米核心保护区、11米为建设控制地带;石窟寺及石刻类外围10米核心保护区、18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外围5米核心保护区、13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第二节国土空间特色风貌塑造

城乡风貌定位与格局。规划依托“一山环抱,三脉入流,生态为基,山水入城”的城乡风貌本底,构建“两带三区”的魅力全域城乡风貌格局。形成显山水融田园的生态之城,构筑优美、宜居、舒适、文明的生态休闲景观环境,塑造城绿交融的生态城市;形成彰显新时代特色的宜居之城,构筑现代城市风貌,建立文化场所,建设魅力新城

重点地区管控。加强交通走廊沿线视线通廊、城镇天际线等要素的景观控制,促进沿线建筑色彩、建筑风格相互协调;落实主要河湖水域岸线管控要求,保障水利安全、行洪安全的基础上,修复生态驳岸,适度利用岸线资源,展现自然环境和景观特色;加强那拉提山、伊什格力克山林草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雪岭云杉为主体的森林系统,按照分区管控要求,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彰显“世界遗产·康养巩留”特色风貌。

第三节支撑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

以库尔德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抓手,以恰西-塔里木森林公园、大小莫乎尔、伊勒格代4S级滑雪场、野核桃沟、蝶湖公园等重要节点,加快构建以巩留为中心的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打造伊犁河谷重要旅游节点城市。依托巩留县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以及人文资源,形成以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科普研学、户外探险、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旅游产业融合体系。充分融入西天山冰雪旅游产业带,深入挖掘产业特色,打造以冰雪旅游为主导的全季旅游格局。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康养旅游项目,推进观光旅游向生态康养度假旅游转变,打响“世界遗产·康养巩留”的旅游名片。

融入天山世界遗产旅游廊道。充分融入天山世界遗产旅游廊道,打造巩留县旅游集散基地。共同营造恰西-塔里木森林、伊犁河谷次生林魅力风貌片区。积极融入共建草原旅游景观带、西天山冰雪旅游产业带、伊犁河旅游景观带,形成主题多样且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加快巩留特色全域旅游发展,打造“户外圣地·自驾天堂”最美世遗廊道。

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以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农业”“旅游+牧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业”“旅游+工业”“旅游+乡村”七大传统产业为抓手,以“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科技”“旅游+节庆”“旅游+会展”“旅游+康养”“旅游+红色资源大新兴产业为机遇,打造“春赏山花、夏享清凉、秋观红叶、冬娱冰雪”的全季旅游格局,撬动巩留县各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以旅游为引导的产业升级模式。

旅游产品体系创新加快伊犁河谷区域联动旅游和巩留县多主题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建设,建设以高端康养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以民俗观光体验旅游产品为支撑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游山与玩水结合、科考和探险结合、养生度假与民俗风情体验结合的整体旅游格局。

提升巩留城区旅游服务职能优化城市商业、绿地景观、城市交通、城市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医疗卫生、生态康养、特色商业、星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品质,营造独具特色的“水韵蝶城·生态绿城”。

完善特色旅游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推动全域旅游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支点城镇的培育与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工作,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旅游集聚区。

保障旅游用地以重大旅游项目及旅游景区建设为主体,保障旅游产业用地及旅游配套设施用地需求,确保旅游发展落实到位。

第九章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协调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统筹协调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相关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的空间需求,协调项目选址、布局和空间规模,确保各类需求的空间布局不冲突,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稳步有序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能力,为防控救援提供坚实保障。

引导各类基础设施低影响开发。制定节约集约的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分类控制标准。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动新上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合理避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等区域,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环境、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空间统筹,预留基础设施廊道空间,促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功能融合,提高复合利用水平。

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建立完善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等部门用地保障协调联动机制,加大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

第二节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和物流网络布局

秉承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的交通建设理念,充分衔接自治区、伊犁州重大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廊道。融入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强化县域交通枢纽集散功能地位。结合交通网络合理规划公路沿线成品油油库布局,加快建设S345S330S340旅游线路,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加速推进规划中的国铁Ⅰ级伊宁至阿克苏铁路、伊宁至巴伦台铁路的建设进程,积极融入州直与南疆旅游开发、路网运输等经济发展规划中,争取在规划期内完成建设,助推打通对外铁路运输大动脉。

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持续提升公路网等级和联通度,国省干线以一级、二级公路为主,县道和主要连接公路以二级、三级公路为主,不断完善公路网体系。规划期内形成“三横四纵一环线”的公路体系网络,将有力提速巩留县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尽快步入快车道。

积极融入州直机场群。规划新建巩留通用机场,积极融入州直“一主两辅多点”航空枢纽体系,强化与周边机场多通道多方式联系。同步建设机场连接线。

加强客货运枢纽建设。1座铁路客运站、1座中心城区汽车客运站为中心,8座乡镇汽车客运站为支点,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规模适宜,与区域、城乡客运路网系统相匹配的客运枢纽体系。结合现有的九龙河物流园及交通场站布局,规划建设阿克吐克镇物流园、火车站物流园,远期实现铁路支线入园,形成1个县级物流中心,8个乡镇物流服务站和66个村级物流服务点的城乡物流网络三级节点体系,打造成地区重要的公路、铁路运输中心。

推动水运建设。落实伊犁州直水运规划,依托伊犁河谷水网统筹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雅玛图渡口(左岸)码头、恰甫其海水库码头、山口水库码头三个客货运码头。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升水运服务能力。

提倡公交优先,绿色出行规划形成以城市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旅游公交为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巩留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以巩留县客运中心、巩留站、通用机场等为枢纽,串联所有村庄,布局城乡公交站台及线路。

构建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建设防洪排涝体系防洪规划标准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2014)执行。中心城区堤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乡镇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村庄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排涝设施主要以中心城区为主,规划全面提高雨水管网建设标准,一般地区重现期采用2—3年,重要地区按3—5年设计。

建设抗震减灾体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巩留县地震烈度为Ⅷ度。规划一般建筑物应按Ⅷ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和上游水库库坝、县政府以及易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等,应提高一度设防,按Ⅸ度设防。

建设人防工程体系。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形成完善高效的防空体系。规划形成县—乡镇两级人防体系。中心城区是人民防空的重点,设县级基本人防指挥所一处,位于县人民政府处;各乡镇设应急人防指挥所一处,位于各乡镇的政府处。

建设综合消防体系。规划分级建立专职及义务消防队伍,按照“县、乡镇、村”三级设置。规划在巩留县县城建设一级普通消防站1座、二级普通消防站1座;在巩留工业园内建设二级普通消防站1座;在2个重点镇按国家要求设二级普通消防站;在5个一般乡镇设置政府专职消防队。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坚持“多规合一”,强化规划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加强领导干部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培训,确保依法实施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协同兵地融合、军民融合发展。在巩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统筹兵地发展需求,健全兵地协同体制,促进兵地产业空间协同布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管共治。坚持兵地一盘棋,完善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同步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整合兵地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深入实施推动军民融合理念,从政府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和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政府引导、军队支持、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推动军民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节规划编制与传导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按照国家、自治区要求,完善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规划编制体系,构建“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逐级落实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与指标。“两级”为县级、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类”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乡镇总体规划传导。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乡镇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细化安排,重点传导落实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核心指标、空间安排以及重要控制线等管控要求。巩留镇纳入巩留县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编制,不再单独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其余乡镇均应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对详细规划编制传导。全域详细规划编制单元:按照全域覆盖、规模合理、功能完整、编管一体、兵地协调,以行政管理边界为基础,综合考虑线性交通和自然地理要素,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规划分区,在县域划定城镇单元、乡村单元和特殊功能单元,共划定城镇单元22个、乡村单元111个、特殊功能单元21个。

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编制单元采用“主导功能单元划分+详细规划引导”的规划传导形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开展详细规划编制研究,划分编制单元,明确编制单元功能定位、核心指标、管控边界等要求

对专项规划编制指引。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的空间性指导约束作用,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管控内容应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衔接一致,不得突破约束性要求。专项规划批复后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

第三节健全配套政策

完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完善规划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探索和健全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确保规划顺利落地构建稳固的政策环境。

建立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拓展年度计划管控范畴,建立全要素计划管理制度。通过年度计划强化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强度、保护状况、修复任务等全方位的调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灵活运用正负面清单,建立差异化的空间准入机制。针对农业、生态和城镇三类空间的不同特点,依据国土空间分区的管控要求,制定实施“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空间准入正负面清单。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监测体系,实现对用途管制的动态化评估预警。

第四节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横向到边”的规划编制与“纵向到底”的规划实施管控。整合多部门规划数据,以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为载体,建立统一的空间数据库。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对国土空间保护开发行为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开展体检评估,及时反馈预警,完善年度实施计划。

建立规划考核监测评估预警制度。依托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高国土空间动态监管、绩效评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年度城市体检、五年定期评估和重点领域专项评估相结合的规划实施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为优化全县生产力布局、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指导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实现规划动态维护。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导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划和落实规划不力、造成严重损失或者重大影响的,一经发现,坚决严肃查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巩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开办单位:巩留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巩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承办:巩留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巩留县人民政府行政楼三楼

联系电话:0999-8682004 邮编:835400 网站标识:6540240001 技术支持:

新ICP备19001402号-1 新公安网备65402402654101